金納米粒子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光學性質介紹
金納米棒是一種尺度從幾納米到上百納米的棒狀金納米顆粒。金是一種貴金屬材料,化學性質非常穩定,金納米顆粒沿襲了其體相材料的這個性質,因此具有相對穩定,卻具有非常豐富的化學物理性質。
金納米粒子等離子共振散射的光學特性的形貌對金納米粒子光學性質的影響如下圖1-1所示:結構各向同性的金納米球,表面等離子體電場為各向同性,形貌發生變化時,晶面各向異性生長,形成多種形貌的金納米粒子。 各個面變成各向異性等離子體電場。
金納米球與金納米棒的UV-Vis光譜如下圖1-2所示,金納米球具有單一的吸收峰;出現一個與各向異性金納米粒子吸收帶。金納米粒子表面等離子體吸收性質與形貌維數相關,當將5nm的金納米直徑增加至納米(gold nanoclusters)或棒狀納米粒子時(gold nanorod),金納米殼(gold nano core-shell) 納米粒子、金納米籠(gold nanocage)米粒子, 金納米棒(gold nanorod),吸收峰將紅移至近紅外區 。
隨后,理論上對比分析了各向異性及與△波長SPR直徑10nmGNS, 吸收峰約
520 nm 可見光區, △dGNS=90 nm, △λSPR=47 nm。各向異性金納米棒(d=10 nm), 長度由 25 nm 增加至 35 nm 后, 代表各向異性系數長徑比(AR) =長度/直徑, △AR=1.0,△λSPR=92 nm,與 GNS 直徑增大 20 倍后吸收峰的紅移量相等。
按照離散偶極子近似( DDA) , NIR 金納米棒各向異性(inanstriopic)SPR 吸收強度為較大 , 結構各向異性與光學反應靈敏。 理論可知,由金納米棒的長徑比, 決定等離子體吸收的峰位及吸光度, 理論長徑比約為 3 的金納米棒吸收峰約為 700 nm 。
因而, 金納米粒子的形貌改變后,使金納米粒子的吸收峰紅移至 NIR 方法簡便。進而促進了人們對此種金納米粒子制備方法的研究。
酸標記的熒光二氧化硅包裹金納米粒子(FA-AuNPsSiO2)
肽修飾吲哚菁綠共軛中空金納米球(FAL-ICG-HAuNS)
pardaxin (FAL)肽修飾的、吲哚菁綠(ICG)共軛的中空金納米球
靶向多肽TNYL修飾金納米球(TNYL-ICG-HAuNS)
吲哚菁綠標記金納米籠(ICG/Biotin-PEG-AuNC-PCM)
ICG摻入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納米棒(ICG-loaded Au@SiO2)
ICG-PEI-HAuNS|吲哚菁綠-聚乙烯亞胺-中空金納米球
Gd-DTPA修飾金納米粒子Au-BSA-Gd-DTPA(Gd-Au NPs)
溫馨提示:西安齊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體和其他商業用途.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