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蝶呤修飾蒿甲醚脂質體的制備及理化性質研究
氨基蝶呤修飾蒿甲醚脂質體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物質的量比為88∶3.5∶3∶3的EPC、Chol、TPGS、APGA-PEG-DSPE和蒿甲醚(脂材-蒿甲醚20∶1)適量,于100 mL茄型瓶中,加入三氯甲烷溶解,40 ℃水浴條件下旋轉干燥成膜,加入4 mL磷酸鹽緩沖溶液(137 mmol/L NaCl,2.7 mmol/L KCl,8 mmol/L Na2HPO4,2 mmol/L KH2PO4,PBS,pH 7.4)溶液水化,先在水浴中超聲1min,至形成乳白色均勻的粗脂質體后探頭超聲10 min(超聲工作時間為10 s,間歇時間為10 s),保護溫度為20 ℃,功率為200 W,然后將超聲波粉碎后的脂質體囊泡擠壓通過孔徑為400、200 nm的聚碳酯膜各3次,制得帶有藍色乳光的半透明氨基蝶呤修飾的蒿甲醚脂質體。精密吸取脂質體樣品0.1 mL,加0.9 mL乙腈超聲破膜,過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濾液,即得含藥脂質體供試品溶液。
氨基蝶呤修飾蒿甲醚脂質體理化性質初步研究
1.粒度及Zeta電位 使用馬爾文Zetasizer Nano-90激光粒度儀測定脂質體的粒徑。儀器的激光束波長設定為633 nm,入射光與散射光束的夾角為90°,測定溫度設定為25 ℃。取適量載藥脂質體適當稀釋后進行測定,測得氨基蝶呤修飾的蒿甲醚脂質體的粒徑分別為98.23、101.56、100.12 nm,平均粒徑為(99.97±1.67)nm,RSD為1.67%;多分散度(PDI)分別為0.205、0.187、0.163,平均PDI為0.185±0.021;Zeta電位為?0.113、0.039、0.005 mV,平均Zeta電位(?0.023±0.080)mV。
2.形態學 采用TEM進一步研究蒿甲醚脂質體的形態。使用去離子水作為分散介質稀釋脂質體,用0.2 μm微孔濾膜濾過后,將鋪有碳膜的銅網漂放在脂質體溶液上,1 min后取出,用濾紙吸干后,將俘獲有脂質體粒子的銅網漂放在1%醋酸雙氧鈾水溶液上,1 min后取出,用濾紙吸干。室溫放置過夜后,使用TEM在120 kV下進行觀察。由下圖可知,脂質體形態圓整。
3.體外釋放,將氨基蝶呤修飾的蒿甲醚脂質體放在含血清蛋白的釋放介質(含10%胎牛血清的PBS緩沖液)中進行體外釋放實驗。取1 mL脂質體,加入1 mL釋放介質混勻后放入透析袋內,兩端扎緊后將透析袋置于20.0 mL釋放介質中,在37 ℃、100 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上振蕩。分別于0、0.25、0.5、1、2、4、6、8、12、24、48 h,取出0.2 mL釋放介質,并每次取樣后立即補入同等體積的新鮮釋放介質,經乙腈破膜、離心后,按“2.1.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分析,測定蒿甲醚的含量,按照公式計算氨基蝶呤修飾的蒿甲醚脂質體的體外累積釋放率,結果見下圖。
結果表明,蒿甲醚從脂質體中的釋放率,在最初的2 h內,累積釋放率為(21.95±2.29)%,24 h累積釋放率為(51.97±3.25)%,48 h累積釋放率為(57.0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