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碳磚用納米二氧化硅改性酚醛樹脂的研究(SiO2)
納米粒子具有許多特異的性能,用它改性聚合物,可使聚合物的耐熱性能和力學性能得到提高。目前制備納米粒子改性酚醛樹脂的方法主要有納米粒子直接分散法,這種方法很難避免納米粒子在樹脂中的團聚,因而常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為此,本文采用溶膠–凝膠結合原位生成法制備納米二氧化硅改性酚醛樹脂,利用IR和TG-DTA對改性樹脂進行了熱分析和結構分析,并檢測了鎂碳磚的理化性能。
酚醛樹脂的IR和TG-DTA表征
紅外光譜分析在NICOLET170SX 型FT-IR紅外光譜儀上用 KBr 與樣品混合壓片后室溫下進行掃描,掃描范圍400~4000 cm-1;
采用TAS-100X型TG-DTA熱分析儀測試,將待測樣品裝在Al;O紺壩內,在空氣氣氛下,從室溫升到800 ℃,升溫速率為10 ℃·min-1。
鎂碳磚的制備與檢測
采用高速混碾機進行混合,其加料順序為:將5~2mm和2~0 mm的電熔鎂砂干混1~2 min后加酚醛樹脂混2~3 min,再加入石墨混1~2 min,加入混合筒磨粉混15~25 min,總混合時間20~30 min。泥料應混合均勻,不得有浮游的細粉及白料。其中大于3 mm的部分為35%~42%,小于0.088 mm的部分為32%~38%。磚坯成型采用型號為YZ-2000的液壓式壓力試驗機,成型壓力為400 kN,試樣尺寸為50 mm× 50 mm,成型磚坯的體積密度大于2.95 gcm-3。將磚坯自然干燥24 h后,經200 ℃熱處理12h后冷卻至室溫后進行理化性能檢測,每組測3個樣,取平均值。
IR分析
圖1為普通酚醛樹脂和改性酚醛樹脂的紅外光譜,對比a和b,主要存在以下差別:(1)普通酚醛樹脂在1050 cm1及1150 cm-1附近出現明顯的吸收峰,此為醚鍵官能團C o C特征峰;納米二氧化硅改性酚醛樹脂在此區域的醚鍵特征峰則有所減弱。其原因是普通酚醛樹脂的固化是酚環間通過亞甲基一CH一或醚橋一CH2一O一CH2一相連,從而形成三維網狀的丙階酚醛樹脂;而納米二氧化硅改性酚醛樹脂除上述這2種連接方式外,還可能存在一個氧硅氧橋一O一Si一O一的連接,因為在1087 cm1附近出現了O一Si一O 的非對稱吸收峰,使得酚環之間的醚橋減少,故吸收峰減弱,這也可從側面說明硅改性劑參與了酚醛樹脂的合成。⑵普通酚醛樹脂在指紋區(650~910 cm-1)處3個特征峰均較明顯,說明固化樹脂中同時存在酚環上的對位取代.鄰位取代及2,4,6位同時取代,且鄰位取代及2,4,6位同時取代處峰強度大于對位;而硅改性酚醛樹脂中2,4,6位取代蜂有所增強,鄰位取代峰強度也大于對位取代峰,此說明納米二氧化硅改性酚醛樹脂的交聯密度大于普通酚醛樹脂,與苯酚相比,硅源水解縮合的中間產物可能有1~4個活性點參與交聯,以硅原子為中心可能形成類似以酚環(3個活性點)為中心的三維網狀結構,能形成體型結構,從而固化樹脂交聯程度較普通酚醛樹脂高這些結構特征對耐熱性是有利的。(3)與普通酚醛樹脂相比,納米二氧化硅改性酚醛樹脂的紅外圖譜,在803 cm-1附近出現了Si—O—Si的對稱伸縮振動蜂,462 cm-1附近出現了Si—O—Si的彎曲振動峰,說明有部分硅源并沒有與酚醛樹脂分子發生化學鍵合,生成了三維的Si—O—Si網絡結構;聚硅醇或多烷氧基聚硅氧烷可通過硅羥基或硅烷氧基與苯環上的羥基進行脫水或脫醇反應,會在963 cm-1附近出現了Si—O—C的吸收峰,1634 cm-1附近出現了Si—OH 的吸收峰,1724 cm-1附近出現了苯環上酚羥基與硅源水解后生成的活性羥基發生酯化反應的吸收峰,以及3330 cm-1附近的氫健結合的酚羥基峰比普通酚醛樹脂的峰弱并且寬等圖譜,表明二氧化硅的引人減少了酚羥基的相對含量,有利于鎂碳磚強度的提高。
從上述紅外圖譜分析可知,在合成酚醛樹脂的過程和硅源水解縮合反應過程中,部分形成了由Si—o—Si鍵構成的無機網絡結構,與酚醛樹脂相互穿插;同時有機硅改性劑水解產生了大量活性較大的硅羥基,這些活性硅羥基與酚醛樹脂間通過氫鍵和化學鍵發生了作用,降低了酚羥基的相對含量,并且在酚醛樹脂分子鏈上引入了雜原子Si,這將有利于改善酚醛樹脂的熱穩定性。
溶膠凝膠法原位生成的納米 SiO2粒子能夠在酚醛樹脂中均勻分散,具有較好的實驗效果。
通過IR分析,改性樹脂中存在Si—O—Si鍵構成的無機網絡結構,同時活性硅羥基與酚醛樹脂間通過氫鍵和化學鍵發生了作用,降低了酚羥基的相對含量,并且在酚醛樹脂分子鏈上引入了雜原子Si。
納米SiO2粒子改性酚醛樹脂作為鎂碳磚結合劑,可以提高耐火磚的耐熱性和耐壓性能。當納米SiO2粒子用量為2%時,耐火磚的耐壓強度達到大值。
西安齊岳生物提供各種定制產品服務。可提供定制二氧化硅,可與其他各種活性基團相連。二氧化硅定制材料、納米二氧化硅載藥、納米二氧化硅-多肽、納米二氧化硅-氨基酸、納米二氧化硅-糖、金屬包裹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包裹量子點等等
齊岳定制產品供應:
納米二氧化硅包裹綠色熒光蛋白
納米二氧化硅包裹熒光蛋白
納米二氧化硅包裹組氨酸標簽蛋白
蛋白質修飾的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
二氧化硅水凝膠蛋白質
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聚合物/蛋白質混合型分子刷
蛋白質包裹二氧化硅納米粒
刷狀結構的陽離子性接枝微粒SiO2對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
二氧化硅—牛血清白蛋白顆粒
牛血清白蛋白包裹的金納米簇和四氧化三鐵二氧化硅核殼納米粒子的復合材料
柔性SiO2@C多孔納米纖維膜
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功能化納米二氧化硅
羧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納米載體顆粒(MSNs-COOH)
硫辛酸修飾的介孔氧化硅納米顆粒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納米**控釋體系
轉鐵蛋白修飾的二氧化硅荷載白藜蘆醇
轉鐵蛋白修飾的介孔二氧化硅
環糊精修飾SiO2
轉鐵蛋白-葉酸多重修飾的雙靶向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納米棒
包裹釕聯吡啶(RuBpy)羧基修飾的二氧化硅納米顆粒
包裹熒光染料的二氧化硅納米顆粒
硅烷偶聯劑KH-570對納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
二氧化硅納米球(gQDs@SiO2)表面修飾鏈霉親和素(strAV)
在聚多巴胺修飾的表面構建殼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肝素緩釋涂層
介孔二氧化硅—雷帕霉素—肝素**涂層支架
介孔二氧化硅熒光肝素bFGF
負載肝素和瓊脂糖的介孔二氧化硅修飾硅橡膠薄膜
納米SiO2與尿素修飾大豆7S與11S球蛋白
基于負載過氧化氫酶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
球形二氧化硅修飾上納米鉑顆粒和甲胎蛋白(AFP)抗體
新型二氧化硅微球固定辣根過氧化物酶
固定過氧化氫酶的明膠二氧化硅雜化微球
高穩定性介孔SiO2多層膜負載
苯硼酸修飾的介孔二氧化硅/胰島素納米粒
二氧化硅雜化凝膠固定化醇脫氫酶
人血清蛋白功能化納米二氧化硅
白蛋白和殼聚糖包裹的二氧化硅微球
適配體連接的二氧化硅包裹釕吡啶熒光納米探針
二氧化硅包覆的量子點熒光編碼微球
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的明膠包裹
二氧化硅包裹鈀納米粒子(Pd@SiO2)
二氧化硅包裹的銀納米粒子
二氧化硅包裹磷酸二銨
二氧化硅包裹精油的微膠囊
二氧化硅包裹氧化鐵
二氧化硅包裹的鈦酸鍶發光納米顆粒
負載吲哚菁綠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裹上轉換納米顆粒
聚合離子液體包裹二氧化硅微粒復合材料
氨基化二氧化硅包裹的多孔普魯士藍納米顆粒
納米二氧化硅包裹相變材料
包裹定向排列納米氯化銀的二氧化硅納米纖維
ZnS包覆SiO2核殼和空腔結構納米球
聚乳酸包裹的二氧化硅氣凝膠-多拉菌素微囊顆粒
包裹金屬氧化物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納米球
聚多巴胺包裹的磁性介孔SiO2納米平臺
多孔碳球包裹的硅/二氧化硅納米復合材料
用陽離子脂質體包裹負載鈣黃綠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
包裹5-氟尿嘧啶的二氧化硅納米顆粒
聚偏氟乙烯/磷酸化納米二氧化硅螯合金屬鋯雜化膜
二氧化硅填充聚醚砜超濾膜
二氧化硅改性聚氨酯/聚氯乙烯超濾膜
凝集素修飾的二氧化硅玻璃球
包覆法構建熒光-磁性二氧化硅納米顆粒
四肽聚合物的SiO2色譜材料
納米金修飾的二氧化硅包埋聯釕吡啶納米探針
二氧化硅包裹Fe3O4納米材料
生物大分子修飾的可降解介孔有機二氧化硅納米粒子
凝集素芯片和磁性二氧化硅微球的糖鏈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飾的納米二氧化硅表面氨基
氣相法二氧化硅負載胺-鈀配合物
zl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