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熱線
400-6966-012
產品 文章
通過結合CTAB封端的AuNPs,GO和SH-β-CD的優勢,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電化學TBBPA傳感器。**是CTAB封端的金納米顆粒(AuNPs),由于帶有正銨頭基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它們總是帶有正電荷29由于它們之間的靜電力,它們準備用于開發AuNPs / GO修飾的電極。然后,SH-β-CD與AuNPs反應形成S–Au鍵,從而制造出SH-β-CD-AuNPs/ GO / GCE傳感器。我們還研究了不同尺寸的AuNPs對這種傳感器的電催化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與較大的AuNP(10.3和16.1 nm)相比,較小的AuNP(6.2 nm)具有更高的活性。由于氧化石墨烯和AuNPs的協同作用以及出色的β-CD積累特性,該傳感器靈敏且方便。此外,該電化學方法已成功用于測定水樣中的TBBPA。
對于裸露的GCE,在高頻區域可以看到一個半圓形,表示較大的電子傳輸阻力。與裸露的GCE相比,GO的半圓顯著增加,表明GO膜的阻隔作用更大,電荷轉移困難。這可能歸因于GO表現出負電,其ζ電位值為-47 mV。此外,由于帶有CTAB的AuNPs帶有正電荷,在將不同大小的AuNPs修飾到GO / GCE上后,電阻急劇下降,表明對界面電子轉移的阻力較小。當AuNPs的尺寸為6.2nm時,電阻小,這表明6.2nm的AuNPs具有佳的導電性并明顯促進了電子轉移。在AuNPs-1 / GO / GCE上組裝SH-β-CD后,電極的電阻增加,表明SH-β-CD的導電性較差。這些結果證實了SH-β-CD-AuNPs/ GO / GCE的成功制備。
在整個掃描范圍內,所有電極僅存在一個陽極峰,這表明TBBPA的電化學過程涉及完全不可逆的電子氧化。在裸露的GCE(a)和GO / GCE(b)電極上觀察到定義不清的氧化峰。對于AuNPs-1 / GO / GCE,與GCE(a)和GO / GCE(b)電極相比,氧化峰值電流明顯增加。這種現象可歸因于AuNPs / GO,它結合了GO和AuNPs的電學特性以及更大的比表面積。與AuNPs-1 / GO / GCE相比,SH-β-CD-AuNPs/ GO / GCE的明確的氧化峰和信號增強可能歸因于GO的電導率和大的比表面積,以及豐富的能力與TBBPA形成宿主-客體復合物的SH-β-CD的分布。此外,隨著AuNPs粒徑的減小,氧化電流顯著增加。換句話說,在所研究的電化學反應中,6.2 nmAuNPs比其他尺寸的AuNPs具有更高的活性。此現象有兩個可能的因素。**,隨著AuNPs粒徑的減小,活性位點的數量增加,導致更多的SH-β-CD分子組裝在一起,這些分子可能通過宿主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在電極表面積累更多的TBBPA。其次,當AuNPs的粒徑變小,具有較高的表面積和電導率時,AuNPs的電催化活性增強。因此,由于其較高的電催化活性,因此選擇6.2 nm AuNP用于以下實驗。